7月14日至18日,由校工会主办、人文社科学部承办的工苗卓壮暑期成长营圆满举办。哈工大教职工子女的专属夏令营旨在缓解暑假期间教职工子女托管难的问题,活动聚焦教职工子女成长需求,以创新+文化+科技为核心,开设“创新训练营”“国风体验营”“科技探秘营”“人文艺术营”“工苗爱校营”5个特色主题营日,依托哈工大的科技特色(如科学实验、3D打印等)、以及人文社科学部的专业优势(如经典诵读、趣味英语等),涵盖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的小课堂,为教职工子女打造了一段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暑期实践体验。


快来围观一下“工小苗”的精彩表现吧!
【核心课程特色】
1.经典诵读课
每日清晨,随着清脆的读书声,一天的夏令营正式拉开帷幕。我校能源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学校一等奖获得者王登元为小朋友们开设经典诵读专题课堂,小营员们手持书卷,以稚嫩而饱满的声音齐诵诗句,清脆的读书声在教室回荡。清晨的诵读声,既是营期的序章,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营期一周的时间里,这场以经典为纽带的夏日之旅,将继续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趣味英语课堂
外语系任丽老师以玩转英语为主题,为小营员们打造沉浸式英语学习体验。课堂结合多媒体课件与游戏化教学等趣味环节,鼓励孩子们勇敢抢答,大胆表达,激发孩子们英语学习热情。
创意的英语活动,动听的英文朗诵,新颖的英语竞技,好听的英语唱游,有趣的英语现场!孩子们通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了英语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他们时而专注地聆听,时而低声交流,时而齐声喊出答案,完全沉浸在课程中,引发了阵阵欢声笑语。
此类趣味英语课堂持续贯穿整个营期,助力学生在趣味中提升语言综合素养。

3、“作业+”课堂
为帮助孩子们合理规划暑期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成长营将“作业+陪读+答疑”环节纳入每日上午的核心日程,为孩子们打造了沉浸式的学习提升空间。
在每日的学习时段里,教室里秩序井然。孩子们专注于暑期作业的完成,遇到疑难问题时,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会及时上前耐心讲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他们理清解题思路。陪读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孩子们的作业进度,更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大家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通过精细化的陪伴与辅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为暑期成长注入满满动力。

【五大主题营亮点】
一、创新训练营
1.趣味3D打印课,哈工大工程创新中心开启的一场科技奇幻之旅。课堂上,同学们化身小小工程师,在机电工程学院韩强辉、李想和李金博三位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组装电动积木风扇,清凉的风声里洋溢着创造的笑声。随后,机器人对抗赛开始了,参赛团队操控机器人,在桌面竞技场展开趣味球赛大比拼,金属齿轮的碰撞声与欢呼声交织成科技的交响乐。


2.人工智能科普讲座,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科技魅力。计算学部SCIR实验室的胡雨林老师为“工小苗”带来了一场生动的人工智能科普讲座,老师通过生活化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AI原理,课堂氛围活跃,孩子们争相举手提问。互动环节中,老师带领大家体验虚拟AI人,课堂以“科普+体验”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AI的兴趣,在“工小苗”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二、国风体验营
1.古典绘画课,在笔墨间感受东方美学。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老美术家艺委会秘书长 韩旭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精美的国画作品,并讲解了毛笔、宣纸、墨汁等传统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画国画要静下心来,感受笔墨的韵味。在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蘸墨、运笔,尝试绘制简单的花草国画图案。虽然笔法尚显稚嫩,但每一笔都凝聚着孩子们的专注与热情。
快看!我们的小小夏令营,暗藏各大派系的小画家!


2.国风手工课,在非遗手作中传承文化基因。国风手工课堂上,环境学院工会组织委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王一婷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竹编扇的制作过程,只见孩子们穿竹篾、裁扇面,扇面编成“十”字纹样,动作逐渐熟练,课堂氛围特别热烈。手工课堂将非遗技艺与劳动教育结合,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传统文化在指尖“活”起来。


三、科技探秘营
1.趣味实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特别邀请化工与化学学院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李德凤、郭芳和李冰三位老师担任本次课程的指导老师。课堂伊始,老师的魔法演示便抓住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只见老师将不同透明液体混合,原本清澈的液体,瞬间像被注入了神秘力量,渐渐晕染成浪漫的紫色。颜色的转变以及气泡的制造,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
最受欢迎的当属小朋友们的动手时刻。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孩子们还亲手制作了不同颜色的水宝宝。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素,按照步骤调配溶液,看着一颗颗晶莹剔透、色彩和形状各异的水宝宝在水中成形,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2.AI+化学科普课堂,探索航天化学智能材料的奥秘。化工与化学学院张兴文老师带领孩子们同AI一起“聊”化学,讲授了人工智能与化学科普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人工智能和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今日的科技探密营,通过互动实验与科普问答,让孩子们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推动他们对化学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四、人文艺术营
1.舞动课堂,在韵律中绽放童真。舞蹈教室内响起欢快的音乐声,注意节奏,一二三四,转身...在材料学院的博士生凌朵朵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随着课程的深入,孩子们逐渐放开手脚,跟随着等活泼的音乐尽情舞动。舞蹈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声乐文化体验课,让孩子们在悠扬曲调中体会汉字韵律之美。人文社科学部艺术教育系张梦丹老师以“古诗词吟唱”和意大利语反法西斯歌曲《朋友再见》为核心学习内容,通过声乐技巧训练与文化背景解读,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在歌声中触摸跨越国界的红色记忆。
清泉般的童声在教室流淌,时而如古筝泛音般清脆,时而似溪流汇聚成绵长的韵律,稚嫩声线里藏着《静夜思》的月光与《咏鹅》的白羽……

五、工苗爱校营
1.航天馆参观,触摸星辰,传承航天精神!为增进教职工子女对学校文化的了解,航天馆参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们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馆内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卫星实物及航天员训练设备等展品,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长大后我想当航天员!”“长大后我想当科学家!”……每一个小小的身体,都蕴藏着大大的梦想!


2.走进红色孕育见学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循着讲解员的介绍和大量生动图片,孩子们与上世纪建校初期的烽火岁月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些具象化的历史场景与情感共鸣,希望工小苗们能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盛夏七月,蝉鸣声中,哈工大教职工专属的暑期成长营落下帷幕。五日营期虽短,但工小苗们在创新、文化、科技与艺术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校工会将继续以教育初心为纽带,为教职工家庭搭建温暖、专业的成长支持平台。愿这份成长的礼赞,永远镌刻在工小苗的心田!

盛夏七月,蝉鸣声中,哈工大教职工专属的暑期成长营落下帷幕。五日营期虽短,但工小苗们在创新、文化、科技与艺术中收获了成长与快乐。校工会将继续以教育初心为纽带,为教职工家庭搭建温暖、专业的成长支持平台。愿这份成长的礼赞,永远镌刻在工小苗的心田!